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13 点击次数:149
1953年9月12日,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做了《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》的讲话,在提到我志愿军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时候,毛泽东主席说到:
我们的军队越战越强,在今年夏天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炮弹,能够打进18公里。如果照这样打下去,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,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。
毛主席讲话中提到的“在今年夏天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炮弹,能够打进18公里”就是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前我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时180师先于全军推进到黑云吐岭、白岩山的战例。
说起180师,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国人应该很熟悉。在第五次战役时,180师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,参战的万余兵力在战后仅剩4000余人。可在两年之后,这支部队在金城战役中铁血雪耻,成为了金城战役中战果最大的部队之一,这其中究竟经历了什么呢?
图片来自网络
180师入朝参战
1951年3月下旬,60军180师赴朝参战。4月22日,第五次战役打响,60军接受了突击、割裂美军第24师和土耳其旅的任务。根据战前部署,60军181师为第一梯队;179师为第二梯队,180师为预备队。
5月16日,随着战役的发展,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打响。60军的任务是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联系,牵制美军第7师和海军陆战队第1师。
可是,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打响不久,179师被抽调给了12军,181师加强给了15军,本来由三个师负担的作战任务完全落到了180师身上。
180师接受任务之后,并没有畏难,而是积极渡过北汉江,与美海军陆战队1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
但此时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由于在五次战役第一阶段“联合国军”并不是真的战败,而是采取了“磁性战术”,在我军的攻击面前暂时放弃前沿阵地,节节抵抗,每天撤退的距离不超过25公里,待到我军驻扎之后,再利用飞机和火炮的优势对我采取反攻。而我志愿军随身携带的粮弹仅能维持7天左右的作战需要,随着战线的延伸,后勤补给线也随着拉长,这对我一线部队尤为不利。而且,进入五月后,朝鲜的雨季即将到来,我又缺乏大量的渡江船只,如果在渡过北汉江之后被敌隔断了后路,那就太危险了。因此,彭德怀果断下令,暂时结束五次战役,全军在5月23日晚开始全面撤退。
5月22日夜,60军向180师发出命令,要180派出有力之一部在汉江以北设置阻击阵地,师主力在汉江南岸掩护3兵团主力北移,同时要保持与右翼63军的联系。就在这一天,180师与美陆战队1师对攻竟日,双方阵地反复易手,均伤亡惨重。
图片来自网络
决定生死的6天
5月23日凌晨,180师接到了撤退命令。按照军长韦杰的命令,180师师长郑其贵派人联络右翼的63军,可却发现63军已经撤走。见自己右翼露出了巨大的空档,180师马上派出部队进驻原63军防区进行侧翼掩护,并开始按照命令北渡北汉江。可就在180师渡江的时候,连续接到了60军军长韦杰的五次电令,命令180师停止渡江,在北汉江以南地区就地展开防御,并坚持5天时间。
此时,仍然在北汉江以南地区成建制的师以上部队也仅剩下180师了,其他部队都已经撤到北汉江以北地区,180师孤悬敌后。
5月24日。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、美24师、美陆战队1师、韩2师、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,迅速从3兵团和19兵团撤退后留下的的空隙穿过,渡过北汉江,并迅速控制北汉江渡口,从东、西、南三个方向对180师进行合围。24日夜,仍然坚守在北汉江南岸的180师主力538团和539团开始突围。
5月25日凌晨,180师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渡过北汉江,随即按照60军的命令沿北汉江北岸布防。
当时摆在180师面前的有两条路,一是听从命令沿江布防,但这就会使部队陷入“联合国军”5个师的围攻;二是不沿江布防,而是继续向北,与179师连成一片进行防御,这样就可以化解险情。可这样一来,刚刚撤走的第3和第19兵团就会受到尾追而来的“联合国军”四个师的快速突击,给我军在二线建立防线带来不利影响。
在权衡利弊之下,180师师首长决定,执行沿北汉江防御的命令。但此时,180师犯了一个错误,那就是没有及时与北部的179师建立联络,在两师的结合部之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档,给了敌军分割包围的机会。
5月26日拂晓,美7师从179师和180师的结合部突入,突破了179师阵地,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开来,179师在阵地被突破后向北转移。美7师利用以坦克为先导的快速部队深入180师侧后,切断了180师西撤的退路。此时,忠实执行防御命令的180师主力,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。
图片来自网络
见180师已经陷入绝境,60军军长韦杰命令180师固守待援。可此时的180师经过了连续作战,粮弹殆尽,哪里还有能力抗击“联合国军”齐装满员的5个师的攻击?因此,180师提出:固守无望,准备突围。
26日下午,韦杰批准180师突围,向西北方向,突围到鹰峰集合。同时命令181师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;命令179师迅速占领马坪里以北的鹰峰地区,接应180师突围。
5月27日拂晓,经过惨烈的搏杀,180师以伤亡2/3的代价,突出包围,越过公路,抵达鹰峰山下。此时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。
可没料想的是,在鹰峰主峰上等着180师的的既不是179师,也不是181师的接应部队,而是美24师的部队,180师再次陷入重围。
179师之所以未能及时赶到鹰峰,是因为没有突破美24师的堵截;181师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是因为180师突围的方向和他们接到的命令不一致。
本来180师突围的方向是鹰峰、史仓里地区,可181师接到的接应地区是滩甘里地区,是在鹰峰的东北方向,命令的混乱使得180师再一次失去了突出重围的机会。
鉴于此,韦杰命令179师不惜一切代价赶到史仓里地区,接应180突围。可是,180师要想突出重围,首先就要攻占鹰峰主峰,不然根本无法向史仓里地区突围。
为了打开突围的通道,180师再鼓余勇,集中了剩余的全部兵力攻下了鹰峰主峰,只要是接应的179师能够按时到达史仓里地区,180师仍然可以脱险。
5月28日。朝鲜的天公也不作美,突降大雨。在瓢泼大雨中,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及时赶到史仓里。此时,180师仅剩下400余人,而面前却是美24师设置的四道封锁线。
图片来自网络
在这艰难的时刻,180师也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,在师长郑其贵、副师长段龙章的直接指挥下,180师最后的400余人编成了3个连队,向美军阵地发起了进攻,连续突破美军三道封锁线之后,在美军最后一个阵地128.6高地前,180师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,始终没有突破美军防线。眼看美军的合围越来越严密,为了保留最后一点有生力量,郑其贵下令分散突围。
据战后统计,180师参战五次战役的万余名指战员中,损失达7000以上,一次战役,一个师级单位,一次损失如此之大,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罕见的。也因此,180师背上了无法摆脱的负担。
180师的失败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180师的主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师长郑其贵本是政工干部出身,缺少一线指挥员临机决断的素质,这也是180师在危急时刻仍然机械执行上级命令,最终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。而同样被围困在敌后的31师91团,则在指挥员坚强的领导下,在几乎没有损失的情况下突出重围,书写了战争史上的奇迹。
五次战役结束之后,关于如何处理180师的问题引起了争论。主流的意见是撤销180师番号,改为独立师,由志愿军总部直辖;另一种意见是把180师调回国内,集体复员,安置在北大荒屯垦。可在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原60军军长张祖谅之后,事情出现了转机。
张祖谅是60军原军长,180师失利之后,赴朝接替韦杰60军军长的职务。来到朝鲜后,张祖谅先后到志愿军总部和3兵团,要求保持180师番号,给予打翻身仗的机会。在张祖谅努力下,180师的番号得以保留,志愿军总部首长为了加强180师的力量,又从川西和川北军区抽调了三个主力团充实180师。180师在得到加强后,变压力为动力,加强训练,积极备战,为打好翻身仗做准备。
朝鲜战场的局势是波诡云谲的。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为了在朝鲜战争中攫取更大的利益和迷惑我军的目的,经常性的提出谈判要求。而且,在具体谈判时,美军又设置种种障碍,总想着主导朝鲜停战谈判。为了教训美国,配合停战谈判,我志愿军决定,在1953年夏季对敌发起夏季攻势,彻底打消美国的投机心理,争取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主动权。
早在1953年3月中旬,180师与181师换防,成为了驻守在东线最前沿的部队。正是这次换防,使180师成为了夏季攻势最早发起攻击的部队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连战连捷,一直到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。
图片来自网络
两场翻身仗
1953年6月14日,180师作为第一梯队率先向当面之敌南朝鲜第5师发起进攻,歼敌2000余人。紧接着攻占了南朝鲜5师驻地方形山全部阵地,歼敌1500余人,扩大占领面积23平方公里,180师打了第一个翻身仗。
在谈判即将达成协议之前占领土地就意味着谁占领就归谁所有,就是日后的分界线,180师这一仗收获极大!
在我夏季攻势面前,本来还想在谈判中再次设置障碍的美国顿时没有了心气,美军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就更得不到了!
可就在朝鲜停战即将实现的时候,不甘心失败的李承晚破坏遣俘协议,私自释放了朝鲜人民军2.7万多名战俘,使得本来就要签署的停战协定再次停滞。为了给李承晚一点教训,志愿军总部决定立即发起金城战役,狠狠打击李承晚之军。这又给了180师一个立大功的机会。
7月13日,金城战役打响。60军作为东集团,从北汉江西松室里一线进攻。
战役部署是:第一步由181师歼灭登大里地域的南朝鲜第3师;第二步由180师前出黑云吐岭、白岩山949.5高地,至北汉江两岸。
1953年,我军在经过了大批量装备苏械之后,在火力上已经得到了极大地加强,金城战役就是检验的时刻。
7月13日晚21时,我志愿军1000多门大炮向敌军发起了20分钟的火力急袭,181师在我火力轰击后,立即向敌阵地发起攻击。经过21个小时激战,181师完成了第一步作战任务,歼敌3100多人。
按照战前计划,180师应该在14日夜间向敌发起进攻,可是突然天降大雨,本来对我志愿军造成很大困扰的“联合国军”飞机无法出动,这就给了180师机会。
就在181师完成任务之后,180师利用天降大雨的机会,于14日白天向白岩山、黑云吐岭之敌发起进攻,战至晚上21时,占领黑云吐岭;另一路于12时占领白岩山。至此,180师已经顺利完成作战任务,又打了一次翻身仗。
但是,由于180师攻击速度太快,已经前出至其他参战部队5~6公里,虽然在战略上已经对敌造成很大的威慑,但孤军突出,也有很大的危险。为了巩固180师的战果,争取在停战谈判中获得更多的领土,志愿军总部下令,其他各路攻击部队要积极向前攻击,要在战线上与180师基本保持一致。但因天降大雨和“联合国军”的疯狂反扑,此项命令未能落实。
图片来自网络
白岩山、黑云吐岭的丢失,使得一贯叫嚣着要“单干”的李承晚急了眼。本来,金城战役的目的就是要狠狠打击南朝鲜军队,因此,我志愿军并未对美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。美军也深恨李承晚的无耻,因此也在战役初期持有观望的态度。可是,随着白岩山、黑云吐岭的丢失,金城以南地区已被我占领,这就意味着日后南北朝鲜的分界线还要向南延伸,如果不尽快制止南朝鲜军队的溃败之势,待到我志愿军稳定中线和西线战场之后,势必要在东线再次发起进攻。如此一来,这个停战谈判也就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,“联合国军”就会重演朝鲜战争初期被压缩在釜山防御圈的那一幕,美国也就需要在日本给李承晚建立一个流亡政府了。
鉴于此,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亲临金城前线,下令美军第3师、南朝鲜的3个师,向志愿军进攻突出的部队全力反扑。
此时驻守在白岩山、黑云吐岭的180师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。既没有坚固的防御阵地为依托,又没有纵深火力的支持,本身因为连战之下,粮弹奇缺,可就在这么艰苦的作战环境中,180师以一师之力,独抗美军和南朝鲜军队4个师的攻击,坚守了三天三夜,打出了军威。
鉴于180师在黑云吐岭、白岩山完成阻击敌人的战果,20兵团司令员杨勇在电话中向60军军长张祖谅说:
你给180师的同志们讲,他们在既无坚固阵地为依托,又无纵深炮火支援和粮弹奇缺的情况下,坚守了三天三夜,为金城正面中西集团巩固新占阵地,调整部署,抢修工事,赢得了时间。180师奇迹般地完成了作战任务,打出了部队威风,打出了老部队的传统!
1953年7月24日,谈判双方就军事分界线一事达成了共识,180师作为驻守在最前沿的一支军队,担任了负责在分界线上插牌立标的任务。
180师作为在五次战役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,以自己的奋战,在1953年的夏季攻势和金城战役中铁血雪耻,维护了自己的荣誉。
在抗美援朝纪念日之前,笔者以该文来纪念那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烈士们!
图片来自网络
